形态描述
翅展雄蛾45—53mm,雌蛾54—63mm。
下唇须发达向前突出。触角羽枝部分较长。体色变化较大,由淡黄至黄褐色。前翅中室端有一淡黄色近椭圆形斑纹,其上方有一小白斑;由翅顶至后缘有一条深褐色斜线;亚外缘斑列呈长形斜列;前翅基部呈褐色弧形线;亚外缘斑列至外缘及后翅外半部紫褐色;中室下部至后缘金黄色。后翅前半部黄褐色,缘毛较长、黄褐色。
雄性外生殖器 第8腹板宽梯形,上缘两侧有1对粗状的尖齿突;背兜中等骨化,较窄;背兜侧突叶状,具毛;抱器瓣上叶剑状,下叶退化;抱足略呈长方形,末端有1对长刺突;阳茎细长,弯曲,基部粗,末端尖。
观察标本 黑龙江凉水沟,1♂,1958.Ⅷ.8,岱岭390m,1♀,1957.Ⅷ.3。
本种的雄性外生殖器与阿纹枯叶蛾Euthrix albomaculata(Bremer,1861)非常相似,惟第8腹板上缘的刺突较后者粗大,抱足较短宽。
下唇须发达向前突出。触角羽枝部分较长。体色变化较大,由淡黄至黄褐色。前翅中室端有一淡黄色近椭圆形斑纹,其上方有一小白斑;由翅顶至后缘有一条深褐色斜线;亚外缘斑列呈长形斜列;前翅基部呈褐色弧形线;亚外缘斑列至外缘及后翅外半部紫褐色;中室下部至后缘金黄色。后翅前半部黄褐色,缘毛较长、黄褐色。
雄性外生殖器 第8腹板宽梯形,上缘两侧有1对粗状的尖齿突;背兜中等骨化,较窄;背兜侧突叶状,具毛;抱器瓣上叶剑状,下叶退化;抱足略呈长方形,末端有1对长刺突;阳茎细长,弯曲,基部粗,末端尖。
观察标本 黑龙江凉水沟,1♂,1958.Ⅷ.8,岱岭390m,1♀,1957.Ⅷ.3。
本种的雄性外生殖器与阿纹枯叶蛾Euthrix albomaculata(Bremer,1861)非常相似,惟第8腹板上缘的刺突较后者粗大,抱足较短宽。
生物学
生活习性 在我国东北每年发生1代,7—8月份出现成虫。
寄主植物 幼虫主要危害竹、芦等禾本科植物,为牧草的主要害虫
寄主植物 幼虫主要危害竹、芦等禾本科植物,为牧草的主要害虫